聊城代写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江东核心区1#地块项目
3.项目建设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显著提升,也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充分发挥公司在教辅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抓住教育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契机,以内容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线下线上业务的结合,创新商业模式,拓展衍生产业形态,利用既有优势,延伸现有教育产业布局。本项目结合公司长远战略规划与业务布局,为学校及学生提供数字教育全流程的个性化服务及解决方案。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深入学校,与用户保持紧密联系,时刻关注市场端需求变化,并依托公司平台优势持续开发创新、及时响应,推出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不断强化用户粘性。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公司抓住市场战略发展期,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提升盈利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公司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三、行业市场前景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教育产业前景广阔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对教育投入热情的持续增长,我国教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非常学院发布的《2019中国教育行业研究报告》2显示:2018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体量约为2.68万亿元,复合增速约为12%,保守估计这个数据在2019年会突破3万亿大关。我国教育市场按照学生年龄段和产业模式主要分为幼儿教育、K12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留学教育和在线教育等细分领域。其中,2018年幼儿教育市场规模突破2,300亿元,K12教育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在线教育和职业教育在2018年分别达到了3,000亿元和7,000亿元。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日渐成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教育行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包括教育部等在内的多个部门频繁出台教育相关的政策或指导意见,提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在政策利好与互联网技术日益进步的基础上,信息化教育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3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300亿元。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硬件设备自上而下的推广和购买。十九大之后,硬件普及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刚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和服务市场。未来,随着5G、AI、VR/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硬件升级、覆盖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软件服务以及C端用户的付费场景增加等,整个教育信息化市场将迎来一波新的高速增长机会点。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以及整体受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不断增大,据统计,全国普通家庭年均子女教育支出已经超过家庭年均收入三成以上。此外,由于80、90后父母成为新时代消费主体,其对互联网等新鲜事物接受度较高,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市场对于教学模式智能化的态度更为开放。同时2020年初的疫情爆发使得在线教育及信息化教育产品渗透到了中国更广泛的地区和家庭,信息化教育产品普及率急速提升。在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未来信息化教育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7~2019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其中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均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62.01亿元,比上年的38,888.39亿元增长9.45%。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34,207.75亿元,比上年的31,396.25亿元增长8.95%。2017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全国普通小学为10,199.12元,比上年的9,557.89元增长6.71%;全国普通初中为14,641.15元,比上年的13,415.99元增长9.13%;全国普通高中为13,768.92元,比上年的12,315.21元增长11.80%,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3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0亿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比上年增长8.13%。全国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0,858亿元,比上年增长7.73%。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为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8.23%。2018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4.56%、5.32%、10.04%。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175亿元,比上年增长8.7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40,049亿元,比上年增长8.25%。2019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情况是:全国普通小学为13,493元,比上年增长5.92%;全国普通初中为19,562元,比上年增长5.63%;全国普通高中为22,115元,比上年增长8.10%。
(三)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9244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389元,增长10.1%。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962元,比上年增长6.5%。2015年至2019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情况见下图。
(四)受教育群体持续增加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在学研究生286.4万人,毕业生64.0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万人,在校生3,031.5万人,毕业生758.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0.4万人,在校生1,576.5万人,毕业生493.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39.5万人,在校生2,414.3万人,毕业生789.2万人。初中招生1,638.8万人,在校生4,827.1万人,毕业生1,454.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869.0万人,在校生10,561.2万人,毕业生1,647.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4.4万人,在校生79.5万人,毕业生9.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713.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5%。
(五)我国教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和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未来行业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1.在线化、综合化
虽然在线教育市场的迅速崛起是教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传统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不是一个绝对的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在融合发展的条件下此长彼长的态势。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线下教育建设线上教育,二是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互动发展,三是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融合发展,目前正进入第三个阶段,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将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实践来看,在线教育公司的发展始终紧紧围绕“品牌、运营、教研、渠道”等几个方面。其中,运营包括服务与工具,教研包括工具与内容,渠道包括平台与工具。可以说,工具、内容与服务决定了在线教育公司在未来的市场地位。未来,以学生为核心,借助于大数据及先进的科技工具,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最大化提升学习效果将是每一家教育公司追求的目标。在线教育公司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融合工具、内容与服务等多种要素,呈现出综合化的发展特征。
2.行业下沉式发展趋势明显
由于一二线城市用户的付费能力更强、在线使用习惯更好,各企业在过去几年的鏖战基本都发生在一二线城市。经过各种比拼,各企业在师资、课程、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响,线下机构迟迟不能复课,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开始关注和了解线上教育。以2020年暑期为起点,各K12在线教育品牌将开始三四线城市用户的争夺战。根据北大教育财政研究所的数据,在K12在线教育领域,三线及以下城市接受个人补习的参培率高达83%,说明这一地区对教育培训有很高的需求度。目前头部在线教育品牌在这一区域的渗透率低,主要原因是用户群体消费习惯还未有明显改变,疫情之后这一状态将大大缓解。需要注意的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家庭对教育服务产品的价格更加敏感。而K12在线教育品牌尤其是学科辅导类品牌,是能够以足够经济的价格、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当地的线下教育机构一举PK的,只不过需要在口碑、认知上多下功夫,才能在下沉之战中取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