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代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世纪大道综合管廊工程
(一)本项目建设的背景
本项目公司在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领域产业链布局,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重要战略举措。
1、国家政策红利推动职业教育和在线教育发展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发布《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国家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将有利地推动我国在线教育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在线职业教育市场潜力较大
由于职业教育面向的对象是成人,所以相较K12、幼教等细分领域,职业教育因其受众为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强、主动接受学习意愿高,且学习目标明确,对于能够帮助其达成学习目的的优质教育产品,具备非常明确的学习意愿,且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在用户习惯和付费习惯上,职业教育相比其他教育领域在在线教育接受程度与使用度上具有明显优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职业培训市场规模为2,088亿元,同比下降8.9%,但受终身学习理念普及、政策鼓励、资本支持等因素影响,预计职业培训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将达3,671亿元。就线上职业培训而言,2020年中国线上职业培训规模为816.7亿元,未来将保持在15%左右的增速持续增长。
3、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在线教育变成必然趋势
随着云服务、AI、大数据、5G、VR/AR等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的技术趋于成熟。职业教育培训场景与教学交付方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打造“教、学、管、评、测”在线全产业链条的教育模式,摆脱对于学习场景与学习时间的依赖,真正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大幅提升在线职业教育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结果的显性程度,对推动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公司业务转型,全力发展职业教育业务公司2017年3月完成收购恒企教育和中大英才,主营业务调整为职业教育与仪器仪表制造业双主业。2019年3月公司剥离制造业,主营业务变为纯粹的职业教育业务。公司根据“多品牌多品类、多赛道跨赛道”经营策略,在保持对财经职业教育赛道深耕基础上,积极拓展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在线考证培训、学历辅导服务等新赛道,致力于打造多赛道、多品牌、多元化的综合性职业教育运营集团。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在线教育的政策下,公司将充分整合现有的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打造在线职业教育OMO(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融合)平台,构建职业教育产业生态链,打造一生一世终身教育体系,为解决中国职业教育“信任”与“公平”问题赋能,实现把经验传递给有梦想的人的愿景。
玉林代写高端装备核心部件节能节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积极响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要求,巩固优势地位
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指出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11亿千瓦左右。《意见》中指出2021年全国各省市健全完善清洁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积极推广就地就近消纳的新模式新应用。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提升输电通道新能源输送能力,提高中东部地区清洁电力受入比重。国家未来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以下。新增电能替代电量2,000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8%左右。此举将深入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根据《意见》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家能源局锚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5%和风电光伏装机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公司作为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全国乃至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业中的优势地位,未来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推进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有利于满足部分国内外高端客户的市场需求
风电机组正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4MW以上机型已逐渐成为陆上风电的主流机型,海上风电市场上已出现10MW及以上机型。其中,海上风电的主流机型为直驱式/半直驱式机型,其主要关键部件的轮廓或直径尺寸在8米以上。公司生产基地的现有的生产设备难以满足上述海上风电的相关产品的外形尺寸的制造需求,本次资金投资项目有利于综合利用公司位于青岛的生产基地,提升公司海上风电大型化设备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3、解决公司大部件产品运输问题
公司目前的风电核心部件的生产基地位于公司驻地的禹城市,属于内陆地区,很多海上风电产品尤其是大规格的风电结构件产品依赖公路运输向东出海,但因桥梁限高、道路限宽等因素,运输车辆通行极为困难,运输成本高昂。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海上风电的市场需求将会逐年增加,正在由近海向远海,浅水到深水发展,未来十年将迎来海上风电由起步阶段向规模化开发的发展阶段。项目拟实施地点地处沿海,具有一定地域优势,有利于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运输效率,解决公司大部件产品运输问题。
(二)高端装备核心部件节能节材工艺及装备提升项目
1、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
风电主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但随着风电补贴的退坡,客户降成本要求比较迫切。在风电主轴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但因制造流程长,材料利用率仅为50%~70%,因此节省材料成本是降低整个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传统生产工艺经过多年发展,技术发展潜力已濒临枯竭,因此公司在该项目中创新性的升级模锻工艺并配套多功能超重型压模锻挤压机,用于提升大型锻件的节能节材效益。模锻是一种精密、优质的生产技术,作为一种制造变形难、强度高、复杂形状零件的关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核电和超临界火电阀门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模锻技术是精密的近成形技术,能够大幅降低产品的毛净比,减少锻造余量,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本项目的实施将会提升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生产过程降低能耗、增加效率
模锻技术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材料利用率、缩短机械加工的时间。模锻通常为一套锻模,多数坯料只需1~2次加热便能成形,因而可减少生产工序和工时,降低模具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加热火次,减少材料烧损及表面脱碳,本项目实施后,能较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生产效率。
3、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
从大量模锻件的低倍检查结果可见,其纤维流线基本上沿产品的轮廓分布,这将有利于产品机械性能的提高,对提高零件抗应力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尤为重要。另外,模锻件在较高的静水应力、较高的等效应变条件下成形,其组织致密、内部缺陷易于消除;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后期运行稳定性,降低成套产品的故障率,保证重大工程稳定安全运行。采用模锻成形工艺后,风电主轴金属流线可保持全纤维流线,产品强度、韧性、塑性、淬透性、疲劳强度都会大幅提高;三向压应力下进行的模锻成形,亦有助于焊合材料的冶金缺陷。因此,采用模锻工艺,有利于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国内已有企业开展了相关技术的前期开发,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及保持行业优势地位。
北海代写高频高速覆铜板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覆铜板行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将覆铜板行业相关产品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为覆铜板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国家加快发展电子元器件和5G产业的背景下,我国覆铜板产业迅速发展,覆铜板的技术水平也从中低端逐渐向高端发展,在技术发展中,高频高速成为覆铜板的主流方向,市场需求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公司的下游行业客户一般为PCB、通信终端行业较为知名的大型企业,其经营规模要远大于本公司,且近年来还在持续扩产。随着合作的逐步深入和主要客户认证的取得,可以预见未来短期内公司产能较难满足下游客户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需要通过新建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扩充产能。项目达产后公司新增高频高速覆铜板年产能450万平方米、粘结片年产能250万平方米,产能扩充将加速公司在高端覆铜板市场的业务布局,加快公司向行业优质客户的纵向拓展,提升高频高速电子电路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业务规模,从而提升公司市场地位,全面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