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代写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环城南路西延工程
马鞍山代写商业计划书智能穿戴产品柔性生产线
1、项目概况
本项目总投资19,839.00万元,拟使用资金19,839.00万元。该项目通过购置配套设施、相关生产设备,建设智能穿戴产品柔性生产线。本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0万件智能手表产品、200万件智能眼镜产品的制造能力。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公司拥有深厚的行业技术积累
公司深耕智能硬件业务多年,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交付能力、质量控制和成本管控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公司关注研发创新,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建立了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的专业团队,且团队核心成员大多具有多年的从业经历,对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预判和观察能力,在产品研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已拥有可佩戴心率检测技术、睡眠检测技术、声源降噪等可直接用于生产智能穿戴设备的相关技术,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需求上升,市场空间巨大
IDC预计至2023年,我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亿台。在全球市场方面,根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终端用户在穿戴式设备上的支出将达到689.85亿美元,与2019年的461.94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49.34%。长远来看,在AI技术、VR技术、传感器技术愈发成熟、消费者对高端、创新型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以及使用者对安全性与隐私性的关注度日渐加强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6响下,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此外,5G时代物联网的逐步推进将进一步加快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把握消费电子行业发展趋势,抢占未来市场增长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终端电子产品便捷性、智能性、功能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穿戴设备可对智能手机等传统智能终端形成良性补充,实现手机无法实现的部分功能,如:智能手表通过其内嵌的各类传感器以及多种处理器,可实现对身体信息的智能检测,有效满足消费者对健康检测以及智能操作的要求。智能眼镜可通过眼球追踪、手势识别等技术实现无接触操作,辅以骨传导等音频技术加强操作体验,能有效解放消费者双手,增强智能操作体验。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凭借其智能且便利的日常操作功能,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随着5G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落地,物联网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这极大的丰富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在居家、通勤、办公、消费、休闲、运动等生活场景中,智能穿戴设备作为物联网中获取用户数据以及算法运行的载体,可覆盖个人用户眼、耳、手等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消费者通过使用该类智能穿戴设备,可实现自身与物联网的连接,极大的提升生活品质。受益于5G大规模落地以及物联网、智能家居场景的爆发,我国物联网连接量将持续增加,海量的物联网连接量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拓展公司盈利增长点
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耳机一同作为智能手机的延伸,客户群体高度重叠,苹果、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行业龙头均已围绕自身的智能手机产品,研发并量产出一系列智能穿戴产品,受到消费者热捧。目前,公司已凭借技术、规模、成本控制等优势进入到Harman、Skullcandy、华为、安克、荣耀等国内外领先电声企业的供应链当中,在客户资源、研发能力、生产规模、供货速度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江西智能穿戴产品柔性生产线建设项目完工达产后,公司将具备年产300万件智能手表产品、200万件智能眼镜产品的能力,实现智能穿戴设备产品量产的突破。公司的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产品将与现有的智能耳机、智能音箱产品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有效增强客户粘性,进而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4、项目实施评价
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年营业收入84,000.00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9.70%,税后投资回收期6.67年(含建设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百色代写商业计划书总部创新技术研发中心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发展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高端制造将成为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产业支柱。国家着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质量,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强化基础支撑,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形成若干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上新台阶。根据《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我国将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2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重要阶段,智能制造将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引擎。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型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普遍应用的背景下,国家对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植力度不断加大,将促进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消费电子产业蓬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对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量不断增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率快速上升。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出行和智能医疗等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兴起也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消费电子市场持续稳定增长,消费电子制造业企业扩产需求明显增加,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及其上游生产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随着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16.6%、16.8%和12.5%;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10%以上的增速。我国是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大国,聚集着大量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工厂。消费电子制造业产业庞大、人员数量多、重复工作多、产品更新快,自动化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缩短生产周期。随着消费电子生产企业自动化升级需求明显,制造设备自动化升级趋势不可避免,相关自动化生产及检测解决方案需求不断增加,消费电子终端生产商都在加大自动化升级改造的投资力度。公司在声学、电学、射频、光学及组装自动化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借助消费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测试设备及解决方案需求显著增加。
3、半导体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重点战略,国家政策和市场全力推动产业高速发展
半导体行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上具备战略性作用,行业发展程度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信息化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更对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发展我国半导体相关产业,是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国家各部门持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和支持集成电路行业发展。2014年,国务院等部委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明确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2020年8月,国务院颁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半导体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2021年3月,中央政府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要求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坚定发展半导体产业已上升至国家重点战略层面,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产业。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重大机遇。
4、我国半导体设备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产化替代加速
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正经历第三次产业转移,世界半导体产业逐渐向我国转移,产业转移是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本驱动的综合结果。历史上两次成功的产业转移都带动产业发展方向改变、分工方式纵化、资源重新配置,并给予了追赶者切入市场的机会,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革新与发展。同时,在国内新型基建投资发力背景下,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有望加快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将成为行业新的市场推动力,并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半导体行业将会出现发展的新契机。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在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和技术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需求将更加迫切,国家也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近年来本土晶圆产线建设力度加大,将为本土设备企业带来配套机会。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统计,2017年至2020年全球新建晶圆产线中约42%位于我国,随着我国晶圆产线建设,本土晶圆代工产能有望大幅提升,我国晶圆制造商的市占率攀升,将带动本土设备企业共生增长。最后,国内设备厂家在单晶炉、刻蚀、沉积、划片、测试等环节已有突破,技术上已有一定积累并持续投入研发,为部分设备的国产替代做好了准备。